俗话说得好,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对于当下的中国来讲,有一件事比上蜀道还难,那就是谈判。年复一年,每次的谈判就如同一场跌宕起伏的战斗,中国焊管谈判就像中国足球一样屡败屡战。在国际三大矿业巨头的阴云下,精疲力竭的中国企业,仍然在痴痴地盼望曙光的来临。 随着近期全球经济的复苏,国外对钢材的需求也开始逐步恢复,由于其他产钢国家受金融海啸影响严重,大部分富余钢铁产能被关停,一旦经济复苏,钢材需求恢复,国外钢材产能的释放将不能满足突然恢复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向中国订购钢材将成为唯一的选择,近期国内钢材出口形势的好转也验证了这一推断。钢厂减少国内资源的投放也使得自身满足国外增加的需求成为可能,预留了一部分产能释放的空间。钢材现货的走势就比较复杂,一方面近期银行清查钢铁行业质押贷款,造成市场心态比较恐慌,随着国家货币政策的趋紧,市场资金面也会逐渐收紧;另一方面,不断推演的通胀预期使得大家都看好钢材现货后市,纷纷囤积库存,而过于庞大的库存对市场价格的上涨又有压制作用,这样造成现货价格的滞胀,当“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道理只停留在书本上之时;当有位经济学家大声疾呼华尔街操纵焊管等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价格之时;当中国小企业钢厂与大型钢企面和心不和,甚至为了各自利益出现互相拆台的情形之时;当面对巨大的铁矿石利益,人的良心每时每刻要接受考验之时,鼓足勇气的中国钢企,在今年的谈判桌上,是否能够获得更多讨价还价的余地还很难说。 现在消化过大库存的解决方法只有一个:钢厂控制产能释放和加大钢材出口力度,从目前的市场实际情况,钢厂已经从年初开始注意自身产能的释放问题,而钢材出口的环境也已开始好转,除去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不谈,下游用钢行业实实在在的用钢需求恢复是对消化现有库存最有利的。 我希望中国钢铁业这些年取得的进步不仅在于满足国内庞大的市场需求上,而更应该体现在创新型产品研发,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节能型的工艺改进等等,对于中国钢铁业的巨头宝钢等央企来说,焊管石问题只有唯一解,那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行业领头的高效生产商,这就会使得中国夺得谈判的主动权。